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凸透镜最新科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凸透镜最新科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凸透镜的一些高端应用?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成为“正立”的,要把投影片上下颠倒放置。
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是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别外,近视镜等都是我们科技,生活中的离不开的,由其显微镜是我们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
凸透镜谁发明的?
谈起凸透镜,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也见过,脑海间第一时间浮出的印象是带着一个手柄加一个圆框式镜片的模样。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应用太广泛了,广泛到大家对它的印象固化,变成生活中家家必备却不被重视的工具,而事实上,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凸透镜远不止于人们固化印象中的概念。很多人都知道凸透镜,而事实上懂凸透镜的人并不多。
凸透镜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的水晶或透明的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不过由于工艺粗造、镜片材质不合理等因素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凸透镜。现代意义上的凸透镜产生于七百多年前,据说是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发明的。可以说凸透镜是历史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发明,平凡在于凸透镜是生活、工作的一个工具和助手,与蒸汽机、电力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的发明不能相提并论,伟大在于凸透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人们眼睛老化而看不清的问题。
事物始终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凸透镜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设计理念改革,凸透镜逐渐突破了其传统样式,无论是是外形、实用功能还是价值体现都在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样式。凸透镜由一个光学产品变成光电产品,这是凸透镜史上的重大变革,拥有充电功能、***光源,改变传统凸透镜使用依赖于光线的问题。大部分中老年人视力退化不仅仅是表现在看不清的问题上,更表现在眼睛老化对光线敏感度弱化问题上,大大地拓宽凸透镜使用场景和提升体验度。
当然,凸透镜的发展始终是服务于人,实用化、人性化始终是凸透镜发展根本追求,凸透镜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欧洲有关透镜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在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云彩(纪元前424年)中就提到了烧玻璃(一种凸透镜,可以汇聚太阳光来点火);以《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一书留名后世的古罗马作家、科学家,老普林尼(23年–79年)的文字叙述中也表示罗马帝国知道烧玻璃,并且提及矫正透镜第一个可能的用途:说是尼禄用于观看格斗比赛使用的绿宝石。(虽然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明确,但推测是改正近视的凹透镜。)他与小普林尼和小瑟内卡 (Seneca the Younger,前3年–65年)都描述充满了水的玻璃球有放大的功能。***的数学家Ibn Sahl(c.940年–c.1000年)使用所知的史奈尔定律计算透镜的形状;Ibn al-Haitham(965年–1038年)撰写了第一篇光学的论,描述透镜如何在人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最古老的人工制品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尼尼微被挖掘出来的石英透镜,大约出现在纪元前640年。
中国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叙述了透镜成像规律。《墨子·经下》及《墨子·经说下》的第二四、二五条,便分别叙述了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最近在维京人的港口小镇Fröjel,瑞典的哥特兰,进行的挖掘工作,显示在11到12世纪已经能够制造水晶透镜,而且检视其品质可以与50年代的消球差透镜相比较,维京透镜可以聚集太阳光点燃火种。
眼镜大约在1280年的意大利被发明,之后透镜才被普遍的利用。尼古拉斯·库沙则被认为是第一位将凹透镜用于治疗近视的人,时间则是1451年。
恩斯特·阿贝(1860年)提出的阿贝正弦条件,描述了透镜或其他光学系统要能在离开光轴的区域上产生如同在光轴上一样清晰的影像所必须要的条件。他改革了光学仪器,例如显微镜的设计,主导了光学仪器的研究与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凸透镜最新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凸透镜最新科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